半岛BOB随着线上购物的爆发式增长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全球物流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近日,Infosys发布的《2025年全球物流行业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球物流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1万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5%,电商物流、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关键力量。
从区域格局来看,物流市场的“重心转移”趋势愈发明显。2024年,亚太地区以44.6%的市场份额领跑全球,这得益于该地区对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政府出台的贸易扶持政策。欧洲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大市场。不过,报告预测,2025年至2034年,北美地区将实现弯道超车,取代亚太和欧洲成为全球物流市场的领头羊。北美地区的崛起主要归功于电商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当日达服务需求的激增,这直接催生了对高效仓储、简化订单履行流程以及先进末端物流体系的强烈需求,而亚太和欧洲在这些能力的规模化落地方面相对滞后。
电商的繁荣不仅重塑了区域市场格局BOB半岛,也深刻改变了物流行业的运营模式。报告指出,2025年电商物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350亿美元。然而,行业也面临着成本上涨的压力,全球燃油价格攀升和司机短缺问题持续推高运营成本。不过,技术创新为成本控制带来了新希望,自动驾驶卡车的广泛应用预计将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助力电商物流市场在2035年达到约6000亿美元规模。
除了公路运输,其他运输方式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水路运输凭借成本低、载货量大的优势,成为2024年增长最快的运输细分领域,预计到2032年,全球水路运输市场规模将达9830亿美元,2024年至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2%。铁路物流市场同样表现亮眼,在高效货运需求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其规模将从2025年的3550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近50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
在行业动态方面,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给物流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导致全球集装箱运输量下滑,从中国工厂生产、销往美国的消费品、工业产品和家具订单大幅减少。为应对关税影响,众多品牌开始调整物流策略,有的将目光投向非美国市场,有的选择在美国本土建厂以规避进口关税,还有的通过寻找替代采购地、减少对受关税影响的低利润产品(如快时尚服装、小型汽车零部件、廉价电子产品)的依赖来降低风险。近岸外包模式在此背景下迅速兴起,同时,品牌对仓储空间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他们需要更多仓库来储存货物,为制定应急计划或从国内仓库发货做准备。
并购活动的升温是行业整合的重要体现。2024年,欧洲物流行业并购交易数量从2021年的257笔增至364笔,高价值交易不断涌现,如DSV收购辛克、EP集团收购国际分销服务公司。2025年,全球物流行业并购活动预计将进一步增加,企业通过并购扩大全球业务版图BOB半岛,尤其是在高增长贸易通道和此前服务不足的地区。DP世界收购Edge Worldwide Logistics以强化货运代理和物流能力,JAS Worldwide收购国际航空货运协会等案例,均表明物流企业正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规模效应、拓展业务能力,以应对后疫情时代供应链波动和通胀带来的挑战。
人才短缺是当前物流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北美和欧洲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受访企业在物流和供应链运营中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37%的企业认为这一问题已成为业务增长的主要障碍。运输运营、仓库管理、运输规划、库存与分销规划、客户服务和需求规划等领域受劳动力短缺影响最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物流行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大量卡车司机、仓库工作人员和货运处理人员即将退休;另一方面,物流行业的许多岗位(如仓库拣货员、配送司机)体力要求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再加上部分岗位工作时间长、薪资相对较低、工作与生活平衡难度大,导致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而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订单量激增,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供需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借助劳动力管理软件实现灵活排班和班次调换BOB半岛,减少员工 burnout;在仓库中引入自动化技术处理拣货BOB半岛、分拣、包装等重复性工作;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司机管理系统监控绩效和安全,并对高效表现给予奖励。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物流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欧洲环境署警告,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全球物流行业的碳排放量可能占全球总碳排放量的40%。为实现《巴黎协定》中“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的目标,欧洲已加大绿色投资BOB半岛,以推动运输和仓储行业的可持续转型,2020年至2030年期间,欧盟每年需额外投入资金支持这一转型。物流企业也积极行动,通过路线优化、使用电动汽车、采用可持续包装、优化库存管理和发展逆向物流等方式降低环境影响。消费者对可持续物流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57%的消费者对可持续送货上门服务表现出浓厚兴趣,99%的消费者愿意采取更多措施减少自身环境足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消费者支持可持续物流,但大多数人不愿为可持续配送支付额外费用,这对物流企业在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工智能(AI)正引领物流行业变革。2025年,全球物流AI市场规模为263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至近70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4%。北美目前在物流AI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亚太地区由于公共和私营部门对AI研发的兴趣和投资不断增加,有望成为未来增长最快的地区。早期采用AI驱动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已取得显著成效,物流成本降低15%、库存水平降低35%、服务水平提升65%,竞争力远超同行。不过,报告也指出,仍有19%的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尚未开展任何生成式AI项目,同时有25%的企业认为生成式AI将对运营效率和自动化产生积极影响。为充分发挥AI的作用,物流企业需首先评估数据准备情况(包括存储、来源和质量),建立治理工作组监督数据完整性、合规性和负责任的AI使用,加强员工培训以提升其运用AI技术的能力,必要时招聘专业人才,并让员工参与决策以提高AI实施成功率,此外,投资统一的末端配送平台也有助于简化运营,实现基于数据的情境化决策。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同样为物流行业注入新活力。2024年,全球物流自动化市场规模为78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880亿美元,2032年进一步达到近21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4%。64%的物流企业正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的投资,计划评估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自动导引车在运营中应用的企业比例从2023年的20%升至2025年的30%。除了用于货物搬运和货架存放的自动化卡车,自动化数据分析在绩效跟踪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自动驾驶车辆和无人机的应用拓展了物流配送的边界。自动驾驶车辆广泛应用于长途运输、末端配送和仓库货物扫描、拣货、包装等场景,Aurrigo International推出的Auto-Cargo自动驾驶航空物流车,采用电动零排放平台,可自主搬运重达16500公斤的货物,通过精准自动化、先进障碍物检测和实时车队协调技术,减轻地勤人员压力、提升安全性并优化运营。达美乐披萨与专注于自动驾驶电动配送车的机器人公司Nuro合作,在休斯顿推出自动驾驶配送服务。无人机则在小型包裹配送、仓库监控和扫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依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激光雷达、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云计算和5G等技术实现高效运营,且由于使用电池供电,在道路 connectivity有限或交通拥堵的地区具有明显优势。Zipline作为领先的自动驾驶配送无人机初创企业,已完成100万次客户配送,其零排放无人机在四大洲累计飞行超过7000万商业自动驾驶英里;Deliveroo与Manna合作在都柏林推出无人机配送服务,目前处于测试阶段,该服务将为郊区用户提供快速的电动食品和必需品配送,助力实现更可持续的末端物流解决方案。
精准分析技术为物流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物流行业的运营高度依赖数据,预测分析能够帮助企业预测需求、规避风险,在动态定价、情景规划和库存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防止库存积压或短缺,同时还能优化车队运营路线和车辆使用,预测设备维护需求,及时修复即将出现故障的机械。不过,企业在应用预测分析时也需应对数据准确性、数据量与复杂性管理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
从整体来看,2025年及未来,全球物流行业将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前行。线上购物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为行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但同时也面临成本上涨、人才短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AI、自动化、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物流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则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需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平衡成本与消费者需求;并购整合与人才战略调整也将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唯有积极拥抱变革,整合技术、人才与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贸易和消费者生活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